從損益表上我們可以去評估一間企業的獲利狀況。
一般來說這是一種質化的分析,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預測獲利,但是說真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預測獲利"。
所以我們只好賭上高層的經營!
也就是說我們進行一個假設:如果一家公司十年以來的獲利表現都還不錯,那基本上未來的獲利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表現。
這就好像說明,如果有一個一天到晚考滿分的學生,你賭他會拿下次模擬考的第一名比較有勝算。(聽起來非常合理)
對於一般散戶而言,根本沒有辦法像一般的投信有那麼多神奇的方法進行投資。
因此最主要的,我們首先要先了解整個企業獲利評估的邏輯:
1.要求本業獲利
2.要求以股東角度所計算出的報酬率
3.要求這個獲利可以現金的方式來做轉換
1.要求本業獲利:
當然對於投資人而言,我們所投資的是企業的"本業"所創造出來的獲利才有投資的價值。
試想,如果有一間做手機的企業,當季的獲利來源有80%都是專利訴訟勝訴所得到的賠償費用(會計方式會記在獲利部分),
那就要問他的手機怎麼都沒有獲利。以下列出一些奇妙的企業獲利方法:
(1)固定資產出售
(2)有價證券出售
(3)資本債務償還的獲利
(4)保險收入
(5)退稅利息
(6)訴訟營收
(7)存貨促銷
(8)應收帳款以及維持非營業性財產的成本
以上都會列入非本業獲利的項次。也就是,分辨為本業獲利評估企業獲利的首要條件。
在損益表中,一段時間內的獲利都會顯示在"營業收入"這個項次中,這個項次所代表的是企業各項營業所得(包含成本),是所有損益表參數定義的源頭。
"稅前淨利"中,其中稅前淨利即為本業獲利和業外獲利的總和。
而另外一項"稅後淨利"就是將稅前淨利扣除須繳納的稅金所得到的項目。
這邊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如果以定義包含"稅後淨利"的參數,基本上是無法讓我們看出是否為本業獲利還是業外獲利的,
其中例如純益率(=稅後淨利/營業收入)就是這個概念,所以這個參數是無法讓我們辨識本業還是業外的收益的。
我們可以從營利率的變化去探討是否是本業獲利,
純益率=稅後淨利/營業收入
營利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此為本業獲利所表現參數。
因此我們得到第一個結論:我們必須須找到營利率持續成長或是有動能的企業,來代表本業獲利!
補充說明,純益率並不是說沒有獲利評估的參考價值,他是代表整個企業本業和業外收益的狀態。
所以投資人宜分析業外收益所佔的比例,超過15%就要去觀察是否企業高層在本業上的獲利減少?是否有相關的新聞資訊說明上述的八種非經常性獲利的狀況產生?
而藉由本業獲利(及營業利益)扣除資本公積,就是股東所發的現金股利,在前面的文章都有不斷探討發現金股利的重要性。
2.以股東角度的報酬率:
所以針對財報,我們就會提出幾個我們需要討論的參數。
從股份有限公司的角度來評估,"股東權益(淨值)"就是股東實際所擁有公司的資產。
其中:
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
所以我們先從每一個參數去做解釋,方便了解一個股東真正的報酬率如何計算。
一般你可以在"資產負債表"找到有關股東權益的所有內涵參數的資訊。
(1)資產:
就是一間企業可以用來作為商業交易的所有物。
(2)負債:
即為和銀行以借貸方式來做為資金的部分,須有償還期限和利息支付。
(3)股本:
企業發行股票以得到商業行為資本的方法。
股本=股票面值 X 發行股票總額
(4)資本公積:
及公司藉由莫名其妙而得到的獲利,此獲利無法歸類在營業收入者,就會編列在此。
其中來源可能是以溢價發行新股之所得、藉由庫藏股的買賣所得以及接受捐贈的所得。
(5)保留盈餘:
就是公司自己存錢,以供未來使用和不時之需。
其中又分為法定盈餘公積(法律規定須保留10%的稅後盈餘做為保命錢)、特別盈餘公積(加強保命錢)和未分配盈餘(可用來擴廠、發股利等等)
所以藉由了解股東權益,我們就可以以投資人的角度來評股報酬率,其相關的參數包含以下作個別討論與介紹: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巴菲特最喜歡看的指標聽說就是這個,其意思是指可利用股東權益賺錢的效率,一頒訂在3~5%左右。
但是這個指標可以藉由財務槓桿來灌水,因此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定義需要以杜邦方程式來做為評估,以下:
杜邦方程式: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淨利/股東權益=(稅後淨利/資產) X (資產/股東權益)
稅後淨利/資產=資產報酬率:表一間企業運用資產所達到的獲利能力。
資產/股東權益=權益乘數:表示一間企業的負債程度。
一般在資產報酬率的修正是比較難的,調整公司負債是相對簡單。
ROE若深入討論資金結構,權益乘數所代表的就是對於股東而言,其股東本身的資金實質上的獲利與企業負債的獲利比例。
若權益乘數愈高,代表公司以借貸所產生的財務槓桿,若同時ROE很高,這並不代表股東權益所帶來的獲利,而是以財務槓桿。
比較優良的體質,是將權益乘數收斂在1.5左右都算不錯的公司。
因此在這個部分,可以先收斂幾個結論:
(1)ROE設定在3.75%
(2)權益乘數設定在1.5
這邊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分析:http://blog.yam.com/smart0806tw/article/68494276
3.要求這個獲利可以現金的方式來做轉換
我們可以從自由現金流量(FCF)來做投資證券投資報酬率的評估。
有足夠的自由現金流量,企業才有辦法做出因應的措施。
對於企業來說,其所真正賺到所擁有的現金為"營業現金流量(OCF)",扣除長年所需要維護設備所需以及研發費用,
才是"自由現金流量",而一般的現金股利也都是從這邊發出來的。
營業現金流所代表的是企業的本業現金獲利狀況(實際收帳),如果不足就會造成公司需要對外舉債或籌資,這樣就會造成利息上的負擔。
而企業為追求長期經營,故需要資金來做投資,而營業現金流就可以拿來完成這部分的需求。
以下整理出在現金流量表可能進行做假的訊號:
(1)長期損益表獲利,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
(2)營收成長,但存貨和應收帳款卻變高
(3)公司沒有營業現金流,但卻不斷投資子公司
我們可以整理一下以上的討論:
自由現金流=營業現金流-設備維護-研發費用-投資費用
自由現金流量的正負,決定了一間企業的經營獲利層面。
如果一間企業的FCF一直呈現負的狀態,就代表公司的獲利出現問題。
但是有時公司高層會認為,為了維持公司的競爭力,必須要把現有的現金繼續做投資,
因此這邊就要考慮到一點,就是說公司投資的項目是否可以進行獲利?
我們可以從自由現金流量去觀察,就會發現在一個期間內的自由現金流量會從負轉正的訊號出現。
但若自由現金流持續投資都沒有正報酬回來,那我們就必須要評估這間企業的投資眼光和決策了。
但無論如何,投資人才是真正有權力把錢拿會去投資該企業的人,
投資者應該要注重屬與自己的分析,而非一昧的相信企業高層,
因此自由現金流以現金股利回饋給投資人,才是真正有價值內涵的企業。
總結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看這篇的人如果直接看就看這邊吧~):
投資人對於企業獲利能力和其呈現的初步評估邏輯:
1.要求本業獲利:看營利率
2.要求以股東角度所計算出的報酬率:先看ROE,輔以權益乘數的評估
3.要求這個獲利可以現金的方式來做轉換:自由現金流量和現金股利之間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