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貨幣的價值浮動

貨幣的浮動可以由幾個角度來討論,分別是貨幣發行國本身、匯率、進出口貿易產品報價來討論:

貨幣貶值以貨幣發行國的角度來看,貨幣貶值所代表的意義是指貨幣發行國所需要的貨幣需求量小於供給量,因此造成其價值的下降而貶值。以匯率角度討論,即兌換其他國貨幣的數值降低。以進出口貿易來看,由於商品出口他國後,其支付費用是以他國的貨幣進行交易,因此即表示輸出商品國之廠商可以得到較高價值的貨幣,再兌換成本國貨幣時可以賺到匯差而反應在財務報表上,故有利於出口。進出口產品報價上,假設我國貨幣貶值10%,也就是說在報價上會有10%的價差(比該國競爭商品而言),這樣就對於我國出口商品相較於該國國內商品就會有報價上的優勢。這就是日本總理安培的貶值政策,為的就是知道日本以出口貿易做為國家經濟力的主導,需要以日幣貶值來提升國家出口貿易優勢。貨幣升值:其邏輯與貨幣貶值相反。

 

(2)貨幣競貶

 

以前述的進出口貿易為例,若有兩個國家都是以出口貿易來支撐國家的經濟,在競爭商品的出口報價上,若其中一國的貨幣貶值幅度較大,則就會產生報價優勢。因此,台灣本身是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國家,相較於韓國、日本、中國也同樣是以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支撐的國家,更有甚者是我們有非常多類似的產品,故一國的貨幣貶值,其他國家的貨幣也會爭相競貶以維持出口的優勢,這就是為什麼2015年8月中國人民幣貶值所連動的亞洲貨幣競貶潮。

 

(3)貨幣貶值策略的缺點-物價上漲

 

貨幣的貶值其實是犧牲國家人民的利益的手段。就前述討論而言,貨幣的貶值對本國內就是表示貨幣供給高於需求。故對民生物資的表現就是人民所擁有的貨幣其實沒有什麼價值而造成物價上漲。因此如果不能配合調升國內人民所得,這就代表是政府再壓榨人民以換取出口貿易數字上的策略。因此貨幣貶值策略救經濟,其實是一把雙面刃。

 

(4)誰來決定貨幣的升貶以及決定的排程時間點

 

匯率的特性在於它多半是浮動的比率。只要貨幣能夠透過匯率自由交換,依交換量的多寡,就會影響隔天的匯率,因此,有人也以賺匯差營利,今日以較低的比率購進某一外幣,隔日等到較高的比率出現時,再轉手賣出。很多國家的貨幣都會有政治介入,國家設立中央銀行來做為貨幣浮動策略的機構。央行調整本國匯率的方式為:

 

將美金想成商品就比較好思考,央行是個大戶,當央行出手買進美金時,市場的國國貨幣,美金數量就會降低,其他人想要買進美金就必須出高價買進,所以台幣會比值 (需求> 供給)。若美元供給增加時,供給> 需求,美金太多就會降價。也就是說央行唯一調整本國匯率的方法,就是擁有非常大量的強勢貨幣做供需的操作。匯率基本上會隨時變動,故一般的歷史數據是以"當日收盤價"來作記錄和後續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柚子寶說錢 的頭像
    柚子寶說錢

    柚子寶說錢

    柚子寶說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